回首頁 心善寺臉書 妙覺佛教空中大學
善觀讀書會(心善寺
首頁 善觀讀書會(心善寺

2021-10-02 善觀讀書會--研修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

2021-10-02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卷第一序品第一讀書報告

經文:

爾時,一切諸來大眾,咸見如是種種雲雨,亦聞如是諸法音聲,隨意所樂,各見其身種種香華、寶飾、衣服之所莊嚴。又各自見兩手掌中,持如意珠;從是一一如意珠中,雨種種寶;復從一一如意珠中,放諸光明。因光明故,一一有情皆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又因光明,見諸佛土一一世尊,無量眾會恭敬圍繞;復因光明,見諸佛土一切有情........

 

世尊告曰:「止!善男子,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皆不能測其量淺深。若聞如來為汝廣說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皆生迷悶,或不信受。」

時,好疑問復重請言:「唯願如來,哀愍為說。」

佛言:「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略說少分。如是大士,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伽摩勝三摩地,善能悟入如來境界,已得最勝無生法忍,於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師子奮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論,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在佛國悉皆止住。」

「如是大士,隨所止住諸佛國土,隨所安住諸三摩地,發起無量殊勝功德,成就無量所化有情....

———-

問題一真俗二諦融通三昧印

為何經文說:諸來大眾,都能各自見兩手掌中,持如意珠?

他跟佛讚嘆地藏菩薩 隨所止住諸佛國土,隨所安住諸三摩地,發起無量殊勝功德...有什麼關係?它的原理是什麼?

可否用華嚴經的法界觀來說明這種境界?

他跟地藏本願功德經當中過去 地藏菩薩本起因地的種種因緣之間有什麼關係?

 

:

1.因為 諸佛菩薩與一切眾生共用同一個如來藏心故!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由於地藏菩薩的悲願 的起頭 大悲心,因為他本起因地為婆羅門女時,為了救度母親免於地獄之苦,由孝心生起大悲欲拔母親之苦的悲心

由於悲心 感得 佛教稱過去覺華定自在如來名號 一日一夜,念佛三昧成就,與菩提心相應,救度了母親,然後 推求自己的父母不只有現在生的父母,過去生無量劫以來 現前無量眾生都曾經他的父母,他們有苦 等同自己有苦

由於同體大悲,會歸同體 就回歸了 體性 同一如來藏心!

母親有苦 等於自己有苦;一切眾生有苦 等同自己有苦!

由於同體大悲  十玄門的 唯心迴轉善成門的 此行為跟菩提心順轉,就會歸到菩提心性海!

末學的故事—>1999年初學習七周緣慈的慈悲觀相應—>來到 台灣新北的天祥寶塔禪寺參加清明法會 看到地藏菩薩像當下相應 地藏菩薩的悲心無盡,度眾生永遠度都度不完

由於會歸性海,一真法界性,由體起用,地藏菩薩滿手手握摩尼寶珠,一即一切,如因陀網境界門帝網天珠 一珠能映無量珠,無量珠皆現一珠之相!

 與會大眾 各個皆手握摩尼寶珠!摩尼寶珠  自性義,摩尼寶珠之用 隨其心想 皆能諸想 心想事成!

如同 地藏經一開始的覺林菩薩偈:猶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然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以顯 法界觀第二觀理事無礙觀的 理能成事觀,事能顯理觀,由理能成一切事,皆由心想事成故;

觀無量壽佛經: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徧知海,從心想生

由地藏菩薩 是法界身,隨其心想,能轉一切眾生與法會現前菩薩眾皆能 本具自性摩尼寶珠 而各自皆見自手有珠!以自性寶珠 人皆本具故!

地藏經云:

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

華嚴經義海百門:

出入定者。

謂見塵性空。即是十方一切真實之理。名為入定也。

然見此塵無性空理之時。乃是十方之空也。

何以故。

由十方之心。見於一塵。

是故全以十方為塵。

定亦不礙事相宛然。是起然起之與定俱等虛空界。

但以一多融通同異無礙。是故一入多起。

多入一起。差別入一際起。一際入差別起。悉皆同時一際成立。無有別異。

當知。定即起起即定。

地藏菩薩這個定, 止觀不二的性定,是華嚴三昧門 是首楞嚴大定,由於此定 可以從一入 從多起,從多入 從一起,一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地藏菩薩一人同體大悲心菩提心,多就十法界無量法界正依莊嚴,就是 無量眾生都具此同一如來藏心 如來藏性,從一入定入一真法界,理能成事從無量眾生定出,能現無量事的正依莊嚴;念念皆是大悲拔苦的眾生,故能從無量眾生正依二報入, 地藏菩薩一真法界出,事能顯理,由無量眾生因果宛然莊嚴,皆是自性平等而出~

以此故,諸來大眾,都能各自見兩手掌中,持如意珠 ;由此故,地藏菩薩能 隨所止住諸佛國土,隨所安住諸三摩地,發起無量殊勝功德

 

 

 

問題二.由體起用,由用會性

由於地藏菩薩入此三摩地,發起殊勝功德,而發起 佛十輪的俗諦上的不可思議教化,他跟 序品中的一開始的經文:

爾時,南方大香雲來,雨大香雨;大華雲來,雨大華雨;大妙殊麗寶飾雲來,雨大殊麗妙寶飾雨;大妙鮮潔衣服雲來,雨大鮮潔妙衣服雨。是諸雲雨,充遍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從諸香華、寶飾、衣服,演出種種百千微妙大法音聲,謂歸敬三寶聲、受持學處聲、忍辱柔和聲、精進勇猛聲、降伏四魔聲、趣入智慧聲、廣大名稱徧滿三界聲、勸修殊勝念定總持聲、空無相無願聲、厭離貪慾聲、色如聚沬聲、受如浮泡聲、想如陽焰聲、行如芭蕉聲、識如幻事聲、無常聲、苦聲、無我聲、空聲、慚愧聲、遠離聲、護念聲、慈悲喜捨聲、證得諸法聲、生天涅槃聲、趣向三乘聲、轉大法輪聲、雨大法雨聲、成熟有情聲、度三惡趣聲、修治圓滿六到彼岸聲、善巧方便聲、趣入十地聲、遊戲神通聲、遊戲清淨無上大乘聲、不退轉地聲、無生法忍聲、灌頂受位聲、趣入一切諸佛大海聲...

有些什麼樣的對應關係?

 

回答:

十輪有哪十輪,跟前面序品的這些聲的講法有何關係?

如來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

佛說第一王輪、第一佛輪歸敬三寶聲

比如一個國家,有段時間沒有國王在位,軍隊相互攻擊,人民互相欺凌,天災瘟疫橫行。長老們召集人民,選擇了一位王子,具有種種美德,莊嚴即位。新王授官職、理王事、除惡敵、平息內外亂。

這是剎帝利王成就的第一王輪。

在五濁惡世、空無佛時,眾生具足十種不善業道,直趨三惡道。大菩薩共同集會,來到如來之處,讚嘆於此賢劫當得作佛。如來妙法音聲傳遍三界,讓一切天、龍、人、非人等於四聖諦皆得明解。

這是佛成就的第一佛輪

 

佛說第二王輪、第二佛輪受持學處聲

 

佛說,剎帝利王初登王位,普及國中三種業輪,一,帝王業輪,謂善教習軍陣鬥戰;二,田宅業輪,謂善教習造舍營農;三,財寶業輪,謂善教習工商雜藝。成就如是第二王輪。

如來建立一切所化有情三種業輪,一,修定業輪;二,習誦業輪;三,營福業輪。令正法熾燃流通,一切眾生長受種種生天涅槃安隱快樂。

什麼是如來修定業輪?於五取蘊,觀為無常及苦、無我。修入出息觀,謂正觀察,數、隨、止、觀、轉、淨,如是修習入出息觀,便能隨順觀五取蘊。

什麼是如來習誦業輪?善根微薄、根機未熟的眾生,習誦初夜、後夜精勤無怠,求無上智,安置純淨大乘;求緣覺乘,安置諸緣起法;求聲聞乘,安置四阿含等。

什麼是如來營福業輪?根機愚鈍、智慧微劣,染著種種受用資具,遠離善友的眾生,令修作佛、法、僧事,及親教師、軌範師事。

這是佛成就的第二佛輪。

 

 

佛說第三王輪、第三佛輪—.忍辱柔和聲、精進勇猛聲

佛說,剎帝利王成善巧智,觀察國中人民,隨彼所應,或給施珍寶、財谷,或微加賑恤,或謫罰、或呵責,或奪其財寶,或禁牢獄等,如是無量隨應謫罰,成就第三王輪。

如來成就善巧知根機智,善知諸弟子根意樂、隨眠、勝解,隨其所應,說治罰毗奈耶法。為諸眾生,或為制立憶念治罰,或呵責、暫驅擯等。隨其所應,說治罰法,授與治罰行惡道法,或說種種善品差別,令其修學,成就第三佛輪。

 

 

 

 

佛說第四王輪、第四佛輪降伏四魔聲、趣入智慧聲

佛說,剎帝利王見國中眾生,歸依邪神外道,受種種無利益苦,就開示教敕,一切和合同依先王正法,而轉聽受詔命,這是剎帝利王的第四王輪。

如來成就善巧勝解智,見眾生樂著邪法,行邪業行,受無量苦。就以過去諸佛世尊諸因果法,開悟、示現、慶慰、誡敕,令其解脫顛倒見,建立正見,安置十善正直舊道,為諸有情四眾和合,同修一切殊勝善行

令其修學 成就第四佛輪

 

佛說第五王輪、第五佛輪

(廣大名稱徧滿三界聲、勸修殊勝念定總持聲、空無相無願聲、厭離貪慾聲、色如聚沬聲、受如浮泡聲、想如陽焰聲、行如芭蕉聲、識如幻事聲、無常聲、苦聲、無我聲、空聲、慚愧聲、遠離聲、護念聲、慈悲喜捨聲、證得諸法聲、生天涅槃聲、趣向三乘聲、轉大法輪聲、雨大法雨聲、成熟有情聲、度三惡趣聲、修治圓滿六到彼岸聲、善巧方便聲、趣入十地聲、遊戲神通聲、)

佛說,剎帝利王見無量眾生,對於自己已有的財色耽染無厭,還貪求追愛他人的財色,就堅固城郭、村坊等,嚴密防守,令無損失。這是第五王輪。

如來成就善巧知諸性智,知道被眾多邪魔外道迷惑的眾生,貪愛自他財色,對佛和佛的徒眾,非常憎恨嫉妒,以種種手段害佛,誹謗、辱罵佛法僧等。如來就為諸聲聞宣說法要,安立清淨三解脫門。

這是佛成就的第五佛輪。

 

 

 

佛說第六王輪、第六佛輪遊戲清淨無上大乘聲

佛說,剎帝利王安置了堅固城郭等一切防守的設施後,就在自己的王宮,遊戲五欲、放恣六根,受諸喜樂。這是第六王輪。

如來與諸大菩薩及大聲聞,安置一切堅固聖教防守之事後,就入於最初靜慮,乃至一切佛所行定。對眾生常懷毒惡損害之心的天龍八部惡鬼等,生大歡喜,起淨信心,尊重恭敬,深心悔過,由此趣向涅槃,護持佛法。這是佛成就的第六佛輪

 

 

 

佛說第七王輪、第七佛輪不退轉地聲

佛說,剎帝利王與群臣,巡視全國,見國中有些地方險阻多難,容易被怨敵惡友隱藏,就種種修理堅固防守,安撫人民,成就了第七王輪。

如來知眾生種種煩惱病行差別,就以無量精進勇猛方便勢力,授以修定妙藥,除煩惱病。如修不淨、梵住、緣起、息念、修於三解脫門、靜慮、無色、乃至修首楞伽摩諸三摩地

這是佛成就的第七佛輪。

 

佛說第八王輪、第八佛輪、無生法忍聲

佛說,剎帝利王憶念初生童子時、與侍從遨遊、習技藝、游他國、為太子、登王位等事,安立先王正法,保境安民,成就第八王輪。

如來憶念自他宿世無量事,憶一生至百千生事,憶一劫至無量劫,彼處沒,此間生,此處沒,往生彼處等,根據一切眾生的根性差別,宣說佛法、大作饒益。

這是佛成就的第八佛輪。

 

佛說第九王輪、第九佛輪、灌頂受位聲

佛說,剎帝利王隨念觀察國中人民,種姓、技藝、事業、生死、因果勝劣等,知行善行者,命終往善趣,行惡行者,命終往惡趣。思惟後精進修身、語、意三種善行,常行布施,無所吝惜,離殺生乃至離諸邪見,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一、具大名稱;二、具大財寶;三、具妙色相;四、具多眷屬;五、少病少惱;六、朋友眷屬,聰慧多聞;七、正至正行,親近供養;八、廣美聲譽,流振十方;九、大威德天神,常隨衛護;十、身壞命終,當生天上,常居善趣安樂國土。

這是剎帝利王成就的第九王輪。

如來如實了知一切眾生的死生等事,若成身、語、意惡行,具足邪見,命終墮惡趣;若成身、語、意善行,具足正見,命終升善趣。起大慈悲,現三神變,其一,神通變現;其二,記說變現;其三,教誡變現。讓眾生歸趨佛法,令於一切有趣死生皆得解脫。

這是佛成就的第九佛輪。

 

佛說第十王輪、第十佛輪—-趣入一切諸佛大海聲

 

佛說,剎帝利王為除四洲無量眾生種種身病,棄捨王位,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慈悲護念,為令解脫一切病故,供養大威德天神。一切天帝、龍帝、神帝共往立剎帝利王為轉輪王,統四大洲。成就第十王輪,於四大洲,安立十善業道。

如來昔菩薩位時,知自他身有無量煩惱病,以諦法、大慈大悲灌沐其首,著慚愧衣。十方一切諸佛世尊,慈悲護念,令成如來應正等覺。釋迦世尊依福慧力,勇猛精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這是佛成就的第十佛輪

 

這一開始的經文 可以對應到 釋迦牟尼佛 讚嘆地藏菩薩 依於此定 產生殊勝功德的讚嘆內容,都可以開展出這十佛輪的內容!

一部序品  整部十輪經後面的經文內容 有互相關聯/互相輝映的關係!

序品 是整部經的精華,很多人看序品都以為只是地藏菩薩顯無量妙用神通,然後佛讚嘆地藏菩薩的功德,至於 佛所讚嘆地藏菩薩的功德內容 是怎樣產生出來的?他跟後面的十輪經的經文之間有何關係?都很耐人尋味!

根據末學誦經30幾年的心得,譬如:金剛經,誦經誦到最後,前面的經文 解中後段的經文,經文中的每一句經的解釋跟開展都在 其他的經文中 展開,一本經 他的前中後 每一句 每一段 都是互相有因果 互相有關聯的,,又稱為 串經,每一句每一段之間都是互有連貫的關係!

佛經是佛講的,只有佛最懂經文,我們都只是牙牙學語,努力學習,

所以金剛經才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皆從此經出,

我們學經 不要怕 學錯 學片面;

好比 佛說 盲人摸象經,摸到大象 不同部位的盲人,都以為大象是那樣的,其實大象也是這樣的 也不是這樣的,所以這就符合 中論講的:不一亦不異,諸法的法界緣起 其實可以從很多面向去觀察的,任何一個角度 亦是這個法界緣起 亦不是這個法界緣起,所以金剛經說:

一切佛法皆是佛法

任何一個佛法 可以說他是片面的,但是片面 也通於 整體,就非常符合 法界觀的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的道理,好比 你要舉起 一個手帕,只要舉起手帕的一角 就可以舉起 整片手帕,因為一法  一切諸法 是非一非異,非一 是因為各自有各自緣起不同的樣貌,但是也可以說他是非異 因為都是同一個性體,好比是 手帕 隨舉一角 他就是整個全體 就是跟整個全體的緣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但是我們凡夫的智慧不夠這樣深入 這樣全面地看到這樣,所以 要三大阿僧祈劫給你看到 每一個全體的角落跟多面向,最後你就相信了 只要舉手帕的任何一角 就是手帕的全體都可以舉起來了!

如同盲人摸象,如果 你越摸越多地方 越來越多在心中勾畫出大象是什麼樣貌, 越學越深入的時候,多面向 多瞭解,終於所有盲人摸象的地方 最後就可以把整個大象的全體樣貌都可以在腦海裡清楚了!

 阿那律 的天眼通,他看釋迦牟尼佛的三千大千世界好比是 手前看到的 庵羅摩果一樣的清楚 每個紋路 每個脈絡 每個互相的關係, 全體的總相 有各自的別相 都一清二楚,因為佛性是人人本具的,我們不需要 妄自菲薄,我們都有跟佛一摩一樣的本具的佛性跟智慧,只要 願意學 慢慢學 都可以相應都可以慢慢的同入最後的毘盧性海的!

 

問題3.有同修提出大小乘差別的地方的問題

回覆:這個問題 不必有太多的爭議,最好的方式就是 依造 天台宗 智者大師的五時的判教,盡量避免 大 跟 小 的名相上的爭執,小乘教 是屬於 初轉法輪以後 奠定大乘般若跟方等教法的基礎,如果用 基礎佛法 或是 核心基底佛法 是不是更恰當呢?

佛陀時代 除了佛陀千二百五十常隨眾跟經常跟隨在佛陀身邊的信眾,聽到的佛法 都比較完整,但是僧團早期 講的四聖諦 十二因緣 三十七助道品等佛法,是大家公認都有聽聞跟證果的經文!

在金剛經上 大家都可以看到 千二百五十人具,阿彌陀經 也是千二百五十人具,所以在經典集結的時候最初承認的是 大家公認有聽聞到的佛法!

大家可以從大小乘的經文中看到很多歷史演進的端倪 跟 透露出佛陀時代 講阿含跟後來三時的經文的眾成就的背景!

但是可以確認的一點,佛講到 方等以後的當機者,都必具 阿含時期的基礎 才演進到 大乘教跟一乘教 的教理跟修行還有思維方式,是不是把小教 或是 小乘教定義為基礎佛法時期會比較恰當許多呢?!

如果大家真的想要對於 大小乘的分野 一直演進到 一佛乘的分野跟修行的次第 可以參考本寺的 華嚴學堂的 華嚴五教止觀 去觀看,華嚴初祖 杜順和尚都有很詳盡的介紹 兼本寺住持和尚的師父 智諭老和尚也在 華嚴小教的教義當中很清楚的介紹 小乘各派的思想跟演進 到 大乘教的過程做一個很清楚的演進的接軌的介紹!

 

問題4.八地 九地 十地 菩薩跟其他菩薩的差異?

回答:

這些在各品各經上都有很多的說明,但是 末學建議 如果要最簡明扼要 而且很清楚的介紹 這些位階的不同,可以參考:

大乘起信論

如果 沒有學過大乘起信論的 可以跟本寺申請住持和尚的影音,大乘起信論 介紹 三細六粗:

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這個一念不覺的三細 就是 三種不相應染,是你的意識心 無法緣知到的染心,十地 是 破業(佛不動業.眾生一念不覺生相無名業)不相應染.九地是 破心(能)不相應染,八地是 破(所)色不相應染,

其實 對於我們凡夫來說,七八九地 都不是我們的境界,真正要 先處理的是 六粗境界的心相應的染心!

現在談 七八九十地上的不同,都還太早了!

將來去 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入了地上菩薩的時候 再來學了解當中的差異都還來得及!

正如 佛說的例子:

有一個人 被毒箭射中,有人要醫治他,他卻說:

等一下,我不要給你醫治,我先要搞清楚 是誰射我的?是用什麼毒藥射我的?要用什麼藥才能治 這樣的藥要怎樣配 各種藥當中有什麼微細的差別?

我們是要做那個 被生死毒箭所傷 馬上治療的人,還是在 佛學名相上爭論不休的人?!

所以 現在我們學 十輪經 就要學 如何透過十輪經 得到解脫輪迴 解脫生死 如何度眾生的解決眾生生死問題的人,遠比 在微細的大小乘的差異 或是各種名相的學術解釋跟名詞的研究更重要!

 

 

 

 

 

 

以下是這次研修的序品全部經文內容: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大聲聞僧,復有菩薩摩訶薩眾,謂過數量大菩薩僧,說《月藏》已。爾時,南方大香雲來,雨大香雨;大華雲來,雨大華雨;大妙殊麗寶飾雲來,雨大殊麗妙寶飾雨;大妙鮮潔衣服雲來,雨大鮮潔妙衣服雨。是諸雲雨,充遍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從諸香華、寶飾、衣服,演出種種百千微妙大法音聲,謂歸敬三寶聲、受持學處聲、忍辱柔和聲、精進勇猛聲、降伏四魔聲、趣入智慧聲、廣大名稱徧滿三界聲、勸修殊勝念定總持聲、空無相無願聲、厭離貪慾聲、色如聚沬聲、受如浮泡聲、想如陽焰聲、行如芭蕉聲、識如幻事聲、無常聲、苦聲、無我聲、空聲、慚愧聲、遠離聲、護念聲、慈悲喜捨聲、證得諸法聲、生天涅槃聲、趣向三乘聲、轉大法輪聲、雨大法雨聲、成熟有情聲、度三惡趣聲、修治圓滿六到彼岸聲、善巧方便聲、趣入十地聲、遊戲神通聲、遊戲清淨無上大乘聲、不退轉地聲、無生法忍聲、灌頂受位聲、趣入一切諸佛大海聲。

爾時,一切諸來大眾,咸見如是種種雲雨,亦聞如是諸法音聲,隨意所樂,各見其身種種香華、寶飾、衣服之所莊嚴。又各自見兩手掌中,持如意珠;從是一一如意珠中,雨種種寶;復從一一如意珠中,放諸光明。因光明故,一一有情皆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又因光明,見諸佛土一一世尊,無量眾會恭敬圍繞;復因光明,見諸佛土一切有情。若有病者,因此光明之所照觸,眾病除愈;諸應被殺及囚繫者,光明照故,皆得解脫;諸身語意粗重穢濁,因光皆得輕軟清淨;諸飢渴者,亦皆飽滿;諸被種種刑罰逼切,光明照故,皆離憂苦;諸少衣服、寶飾、珍財,光明照故,隨念皆足。若諸有情,樂欲殺生,乃至或有樂欲邪見,由此光明之所照觸,皆悉樂欲遠離殺生,乃至樂欲遠離邪見。若諸有情,為於種種求不得苦之所逼切,光明照故,隨願皆得。又因光明,見諸佛土一切有情,所受眾苦無不休息,皆悉歡娛受諸妙樂。又見如是諸佛土中,由此光明之所照觸,遠離一切昏雲、塵霧、烈風、暴雨、不善音聲,及諸臭穢、苦辛、惡味、惡觸、恐怖,遠離一切邪業、邪語、邪意、邪歸,不寒不熱,安靜坦然,地平如掌,諸妙樂具充滿其中。

爾時眾會,其身欻然,地界增強,堅重難舉,既睹斯瑞,咸悉驚疑:「何因何緣,而現此相?」

於眾會中有天帝釋,名無垢生,去薄伽梵不遠而坐,即從座起,頂禮世尊,合掌向佛,以頌問曰:

「具諦語諦見,諦善住牟尼,

 普為眾弘宣,諦究竟堅法,

 令諸有情類,滅苦及苦因。

 何緣於此中,現諸雲雨等?

 令舉眾歡悅,咸生淨信心,

 皆發趣大乘,度疑生實見。

 天人大眾身,地界增堅重,

 不能自勝舉,此相有何緣?

 兩手皆珠現,雨眾寶放光,

 照十方除罪,息苦獲安樂。

 導師復何因,令舉眾皆見,

 種種香鬘等,各各自嚴身?

 天人普猶豫,不測何因緣,

 有誰將欲來,現此神通力?

 為是佛菩薩,為梵魔釋天?

 唯願大導師,速為眾宣說。」

爾時,世尊告無垢生天帝釋曰:「汝等當知,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已於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今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俱,為欲來此禮敬親近供養我故,觀大集會生隨喜故,並諸眷屬,作聲聞像將來至此,以神通力現是變化。」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之所莊嚴,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此大菩薩,是諸微妙功德伏藏,是諸解脫珍寶出處,是諸菩薩明淨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如意珠雨眾財寶,隨所希求皆令滿足。譬諸商人所採寶渚,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是出妙寶功德賢瓶。照行善者猶如朗日,照失道者猶如明炬,除煩惱熱如月清涼,如無足者所得車乘,如遠涉者所備資糧,如迷方者所逢示導,如狂亂者所服妙藥,如疾病者所遇良醫,如羸老者所憑几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果報,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輪恆轉,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等至嚴麗如妙華鬘,智慧深廣猶如大海,無所染著譬太虛空,妙果近因如眾華葉,伏諸外道如師子王,降諸天魔如大龍象,斬煩惱賊猶如神劍,厭諸諠雜如獨覺乘,洗煩惱垢如清淨水,能除臭穢如疾飄風,斷眾結縛如利刀劍,護諸怖畏如親如友,防諸怨敵如塹如城,救諸危難猶如父母,藏諸怯劣猶若叢林,如夏遠行所投大樹,與熱渴者作清冷水,與饑乏者作諸甘果,為露形者作諸衣服,為熱乏者作大密雲,為貧匱者作如意寶,為恐懼者作所歸依,為諸稼穡作甘澤雨,為諸濁水作月愛珠,令諸有情善根不壞,現妙境界令眾欣悅,勸發有情增上慚愧,求福慧者令具莊嚴,能除煩惱如吐下藥,能攝亂心如等持境,辯才無滯如水激輪,攝事繫心如觀妙色,安忍堅住如妙高山,總持深廣猶如大海,神足無礙譬若虛空。滅除一切惑障習氣,猶如烈日銷釋輕冰。常游靜慮無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寶洲渚,能無功用轉大法 輪。」

「善男子,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如是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與諸眷屬欲來至此,先現如是神通之相。」

世尊說是地藏菩薩諸功德已,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以神通力現聲聞像,從南方來至佛前住,與諸眷屬,恭敬頂禮世尊雙足,右繞三匝,在如來前合掌而立,以頌讚曰:

「兩足尊導師,慈心常普覆,

 安忍如大地,遍除瞋忿心。

 具殊勝相好,莊嚴諸佛國,

 能以諦慈悲,充滿一切土。

 永絕諸愛網,如實善安住,

 捨諸清淨國,度染濁眾生。

 本願攝穢土,成熟惡眾生,

 起堅固正勤,久修諸苦行。

 久修諸苦行,聞生悚懼心,

 修諸施戒忍,及精進定慧。

 曾供事無量,佛菩薩聲聞,

 及濟諸有情,飢渴病死者。

 本為他有情,自捨多身命,

 本為正法故,捨多骨血皮。

 棄捨自安樂,悲愍諸有情,

 專為諸有情,勤修斷惑網。

 善護於六根,恆遠離諸欲,

 觀有為無常,苦空無我性。

 諸苦業增長,皆貪愛為因,

 故先於六根,永斷諸貪慾。

 普於有情界,常安住大悲,

 雖得勝菩提,而不捨本願。

 隨見諸有情,逼切在眾苦,

 隨起勤精進,勇猛而濟拔。

 令勤修施戒,忍進定般若,

 如母於一子,慈心而養育。

 本於有情類,常住普慈心,

 故速證菩提,度脫無量眾。

 本修菩提行,無不為眾生,

 故今於有情,不捨於六度。

 昔常於末世,求無上菩提,

 今還末世中,速成無上覺。

 調伏諸惡見,天龍人藥叉,

 安住能斷惑,如金剛聖道。

 授無量有情,得勝菩提記,

 成應供導首,最上良福田。

 世尊無等侶,普覆諸群生,

 無量大名聞,充滿十方界。

 是故諸菩薩,為成就己事,

 咸共來歸依,大牟尼足下。

 聞所說妙法,皆生歡喜心,

 起增上正勤,修習菩提行。

 由導師法力,皆速證菩提,

 故今者導師,大集未曾有。

 十三兆藥叉,恆啖諸血肉,

 皆捨諸惡業,速趣大菩提。

 有得勝總持,安忍及靜慮,

 有永盡諸漏,應供世間尊。

 有修四無量,有住四攝法,

 有得四辯才,有安住順忍,

 有得健行定,有得妙慧眼,

 有住無生忍,皆由導師力。

 世尊大威德,摧滅眾魔怨,

 降伏諸外道,九十五異類;

 盡地獄傍生,餓鬼非天趣,

 故貞實有情,咸歸尊足下。

 今者息刀兵,疫病饑饉劫,

 度迷失正道,盲冥諸有情;

 諸煩惱狂亂,皆安寂滅道,

 故我捨諸緣,來禮敬尊足。

 無邊諸佛土,現在諸導師,

 咸廣讚世尊,聞者皆來此。

 我聞徧知海,真實德無邊,

 度脫諸有情,心歡喜敬禮。

 曾修無量福,今得禮尊足,

 願無量劫中,常修多供養。

 我今學世尊,發如是誓願,

 當於此穢土,得無上菩提。」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以妙伽他禮讚佛已,與諸眷屬,復持無量天妙香華、種種寶飾而散佛上,變成寶蓋住虛空中,為聽法故,即於佛前儼然而坐。爾時,一切諸來大眾既見地藏菩薩摩訶薩已,皆獲希奇,得未曾有,各持種種上妙香華、寶飾衣服、幢幡蓋等,奉散地藏菩薩摩訶薩而為供養,皆作是言:「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因佛神力,親得瞻仰、禮敬、供養如是大士。」

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好疑問,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一肩,禮佛雙足,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善男子從何而來?所居佛國,去此遠近?成就何等功德善根?而蒙世尊種種稱嘆,復能讚佛不可思議功德法海。我等昔來,未曾聞見,唯願為說。」

世尊告曰:「止!善男子,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皆不能測其量淺深。若聞如來為汝廣說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皆生迷悶,或不信受。」

時,好疑問復重請言:「唯願如來,哀愍為說。」

佛言:「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略說少分。如是大士,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伽摩勝三摩地,善能悟入如來境界,已得最勝無生法忍,於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師子奮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論,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在佛國悉皆止住。」

「如是大士,隨所止住諸佛國土,隨所安住諸三摩地,發起無量殊勝功德,成就無量所化有情。

「如是大士,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能發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同見諸三摩地所行境界。」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無邊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隨其所應,能以無量上妙供具,恭敬供養諸佛世尊。」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清淨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同見諸欲境界無量過患,心得清淨。」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慚愧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具足增上慚愧,離諸惡法,心無忘失。」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諸乘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善巧天眼智通,宿住智通,死生智通,了達此世他世因果。」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無憂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離一切愁憂昏昧。」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勝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具足神通善巧。」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普照諸世間定,由此定力,令十方界離諸昏暗,令彼佛土一切有情,普見十方諸佛國土。」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諸佛燈炬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捨邪歸依,歸正三寶。」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金剛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所有一切小輪圍山、大輪圍山、蘇迷盧山及諸餘山,溪澗溝壑,瓦礫毒刺,諸穢草木,皆悉不現;令彼佛土,所有一切眾邪蠱毒、諸惡蟲獸、災橫疫癘、昏暗塵垢、不淨臭穢,悉皆銷滅;令彼佛土,地平如掌,種種嘉祥自然踴現,清淨殊勝眾相莊嚴。」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智力難摧伏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魔王及諸眷屬,皆悉驚怖,歸依三寶。」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電光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遠離後世恐怖,得法安慰。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上妙味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隨念皆得飲食充足。」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勝精氣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無不皆得增上力勢,離諸病苦。」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上妙諸資具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隨樂皆得床座敷具、衣服寶飾,諸資身具無所乏少,殊妙端嚴,甚可愛樂。」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無諍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身心勇健,遠離一切怨憎繫縛,和順歡娛,愛樂具足,施、戒、安忍、勇猛精進,心無散亂,成就智慧。」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能引勝踴躍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受無量勝妙歡喜。」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得無礙智,能修種種清淨事業。」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善住勝金剛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諸根具足無缺,常樂遠離,其心寂靜。」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增上觀勝幢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深呵厭自惡業過,咸善護持十善業道生天要路。」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慈悲聲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發起慈心悲心、無怨害心、普平等心、更相利益安樂之心。」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引集諸福德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離諸斗諍、疾疫、饑饉、非時風雨、苦澀辛酸、諸惡色觸,悉皆銷滅。

「如是大士,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海電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大地眾寶合成,一切過患皆悉遠離,種種寶樹、衣樹、器樹、諸瓔珞樹、華樹、果樹、諸音樂樹,無量樂具,週徧莊嚴。以要言之,此善男子,於一一日每晨朝時,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諸定,從定起已,遍於十方諸佛國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隨其所應,利益安樂。」

「此善男子,已於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復於當來,過於是數。」

「或有世界刀兵劫起,害諸有情;此善男子,見是事已,於晨朝時,以諸定力,除刀兵劫,令諸有情互相慈愍。」

「或有世界疫病劫起,害諸有情;此善男子,見是事已,於晨朝時,以諸定力,除疫病劫,令諸有情皆得安樂。」

「或有世界饑饉劫起,害諸有情;此善男子,見是事已,於晨朝時,以諸定力,除饑饉劫,令諸有情皆得飽滿。」

「此善男子,以諸定力,作如是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利益安樂諸有情事。」

「此善男子,具足成就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常勤精進,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曾於過去無量、無數、殑伽沙等佛世尊所,為欲成熟利益安樂諸有情故,發起大悲堅固難壞勇猛精進無盡誓願;由此大悲堅固難壞勇猛精進無盡誓願增上勢力,於一日夜或一食頃,能度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數諸有情類,皆令解脫種種憂苦,及令一切如法所求,意願滿足。」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種種希求憂苦逼切,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離諸憂苦,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飢渴所逼,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飲食充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乏少種種衣服、寶飾、醫藥、床敷及諸資具,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衣服、寶飾、醫藥、床敷及諸資具,無不備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愛樂別離,怨憎合會,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愛樂合會,怨憎別離,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身心憂苦,眾病所惱,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身心安樂,眾病除愈,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互相乖違,興諸斗諍,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捨毒害心,共相和穆,歡喜忍受,展轉悔愧,慈心相向,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閉在牢獄,杻械枷鎖檢系其身,具受眾苦,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解脫牢獄、杻械枷鎖,自在歡喜,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應被囚執,鞭撻拷楚,臨當被害,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免離囚執、鞭撻、加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身心疲倦,氣力羸惙,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身心暢適,氣力強盛,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諸根不具,隨有損壞,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諸根具足,無有損壞,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顛狂心亂,鬼魅所著,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心無狂亂,離諸擾惱,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慾、瞋恚、愚癡、忿恨、慳嫉、憍慢、惡見、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熾盛,惱亂身心,常不安樂,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離貪慾等,身心安樂,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為火所焚,為水所溺,為風所飄,或於山岩、崖岸、樹捨顛墜墮落,其心慞惶,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離諸危難,安隱無損,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為諸毒蛇、毒蟲所螫,或被種種毒藥所中,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離諸惱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惡鬼所持,成諸瘧病,或日日發,或隔日發,或三四日而一發者,或令狂亂身心戰掉,迷悶失念,無所了知,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解脫無畏,身心安適,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為諸藥叉、羅剎、餓鬼、畢舍遮鬼、布怛那鬼、鳩畔荼鬼、羯吒布怛那鬼、吸精氣鬼,及諸虎、狼、師子惡獸,蠱毒、厭禱、諸惡咒術,怨賊、軍陣及餘種種,諸怖畏事之所纏繞,身心慞惶,懼失身命,惡死貪生,厭苦求樂,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離諸怖畏,保全身命,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或為多聞,或為淨信,或為淨戒,或為靜慮,或為神通,或為般若,或為解脫,或為妙色,或為妙聲,或為妙香,或為妙味,或為妙觸,或為利養,或為名聞,或為功德,或為工巧,或為華果,或為樹林,或為床座,或為敷具,或為道路,或為財谷,或為醫藥,或為舍宅,或為僕使,或為彩色,或為甘雨,或為求水,或為稼穡,或為扇拂,或為涼風,或為求火,或為車乘,或為男女,或為方便,或為修福,或為溫暖,或為清涼,或為憶念,或為種種世出世間諸利樂事,於追求時為諸憂苦之所逼切,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離憂苦,意願滿足,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以諸種子植於荒田或熟田中,若勤營務,或不營務,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果實豐稔。所以者何?此善男子,曾過無量無數大劫,於過數量佛世尊所,發大精進堅固誓願;由此願力,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常普任持一切大地,常普任持一切種子,常普令彼一切有情隨意受用。此善男子威神力故,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鬚、芽、莖、枝葉、華果,皆悉生長,藥谷、苗稼、華果茂實,成熟潤澤,香潔軟美。」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瞋、癡等,皆猛利故,造作殺生,或不與取,或欲邪行,或虛誑語,或粗惡語,或離間語,或雜穢語,或貪,或瞋,或復邪見十惡業道,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煩惱,悉皆銷滅,遠離十惡,成就十善,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勇猛精進,於一食頃能於無量無數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頃皆能度脫無量無數殑伽沙等所化有情,令離眾苦,皆得安樂,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如我所說不可思議諸功德法,堅固誓願,勇猛精進,為欲成熟諸有情故,於十方界,或時現作大梵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或復現作大自在天身,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身,或作樂變化天身,或作睹史多天身,或作夜摩天身,或作帝釋天身,或作四大王天身;或作佛身,或作菩薩身,或作獨覺身,或作聲聞身;或作轉輪王身,或作剎帝利身,或作婆羅門身,或作筏捨身,或作戍達羅身;或作丈夫身,或作婦女身,或作童男身,或作童女身;或作健達縛身,或作阿素洛身,或作緊捺洛身,或作莫呼洛伽身;或作龍身,或作藥叉身,或作羅剎身,或作鳩畔荼身;或作畢舍遮身,或作餓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粵闍訶洛鬼身;或作師子身,或作香象身,或作馬身,或作牛身,或作種種禽獸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獄卒身,或作地獄諸有情身。現作如是等無量無數異類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隨其所應,安置三乘不退轉位。」

「善男子,如是大士,成就如是不可思議諸功德法,是諸殊勝功德伏藏,是諸解脫珍寶出處,是諸菩薩明淨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是乃至能無功用轉大法輪,如前廣說。」

「善男子,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摩訶薩所,於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不如有人於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速得滿足。所以者何?地藏菩薩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令諸有情所願滿足,如如意寶,亦如伏藏。如是大士,為欲成熟諸有情故,久修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是故汝等應當供養。」

爾時,十方諸來大眾,一切菩薩摩訶薩,及諸聲聞、天人、藥叉、健達縛等,皆從座起,隨力所作,各持種種金銀等屑、眾寶華香,奉散地藏菩薩摩訶薩。復持種種上妙衣服、末尼寶珠、真珠華鬘、真珠瓔珞、金銀寶縷、幢幡蓋等,奉上地藏菩薩摩訶薩。復以無量上妙音樂,種種讚頌,恭敬供養地藏菩薩。」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持此種種上妙供具,回奉世尊,而說頌曰:

「天人龍神所供養,十方菩薩皆來奉,聞救世有大功德,唯願受我最勝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說是頌已,頂禮佛足。

於是世尊復說頌曰:

「起堅固慧清淨心,滅諸有情無量苦,

 施眾妙樂如寶手,能斷惑網如金剛。

 起大悲慧具精進,善持妙供奉世尊,

 以海智救苦眾生,登諸趣有無畏岸。」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當濟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長憶念,增長守護憶念,增長壽命,增長身體,增長無病,增長色力,增長名聞,增長資具,增長親友,增長弟子,增長淨戒,增長多聞,增長慧捨,增長妙定,增長安忍,增長方便,增長覺分聖諦光明,增長趣入大乘正道,增長法明,增長成熟有情,增長大慈大悲,增長一切白法,增長妙稱徧滿三界,增長法雨普潤三界,增長一切大地精氣滋味,增長一切眾生精氣善作事業,增長正法精氣善行,增長智慧光明,增長六到彼岸妙行,增長五眼,增長灌頂,增長生天涅槃,所謂有名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我於過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親承受持此陀羅尼,能令增長一切白法,增長一切種子、根鬚、芽莖、枝葉、華果、藥谷、精氣滋味,增長雨澤,增長有益地水火風,增長喜樂,增長財寶,增長勝力,增長一切受用資具。此陀羅尼,能令一切智慧猛利,破煩惱賊。」即說咒曰:

「讖蒱() 讖蒱() 讖讖蒱() 阿迦捨讖蒱() 縛羯洛讖蒱() 菴跋洛讖蒱() 筏羅讖蒱() 伐折洛讖蒱() 阿路迦讖蒱() 萏摩讖蒱() 薩帝(丁簸切)摩讖蒱(十一) 薩帝(丁簸切)(泥吉切)訶羅讖蒱(十二) 毗婆(縛迦切)路迦插婆讖蒱(十三) 鄔波睒摩讖蒱(十四) 奈野娜讖蒱(十五) 缽刺惹三牟底(都異切)刺拏讖蒱(十六) 剎拏讖蒱(十七) 毗濕婆(縛迦切)梨夜讖蒱(十八) 捨薩多臘婆(縛迦切)讖蒱(十九) 毗掗(汪賀切)荼素(上聲)(知戒切)(二十) 莫醯隸(二十一) 萏謎(二十二) 睒謎(二十三) 斫羯洛細(二十四) 斫羯洛沬四隸(二十五) 廁(初幾切)(二十六) 諀﹝匹裡切﹞隸(二十七) 揭刺婆跋羅伐刺帝(二十八) [+](許矣切)(二十九) 缽臘薜(三十) 缽刺遮囉飯怛泥(去聲)(三十一) 曷刺怛泥(去聲)(三十二) 播囉(三十三) 遮遮遮遮(三十四) [+](同上)(三十五) 弭隸(三十六) 黳羯他(三十七) 托契(三十八) 托齲盧(三十九) 闥隸(四十) 闥隸(四十一) 弭隸(四十二) 磨綻﹝徒界切﹞(四十三) 癉綻﹝徒界切﹞(四十四) 矩隸(四十五) 弭隸(四十六) 盎矩之多毗(四十七) 遏[+](四十八) 祁(上聲)[+](四十九) 波囉祁(上聲)[+](五十) 矩吒苫沫隸(五十一) 敦祇(葵計切)(五十二) 敦祇(五十三) 敦具隸(五十四) 滸盧(五十五) 滸盧(五十六) 滸盧(五十七) 矩盧窣都弭隸(五十八) 弭[+](五十九) 彌[+](徒界切)(六十) 叛荼陀(六十一) 喝(訶葛切)(六十二) [+](許矣切)(六十三) 滸盧(六十四) 滸魯盧(六十五) 

「善說能淨諸有塵,善說能淨斗諍劫,

 善說能淨濁惡意,善說能淨濁大種,

 善說能淨濁惡味,善說能淨濁惡氣,

 善說能滿諸希望,善說能成諸稼穡,

 善說能令一切佛,如來世尊所加護,

 善說又能令一切,菩薩加護而隨喜。」

「世尊,如是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我於過去殑伽沙等佛世尊所,親承受持此陀羅尼,能令增長一切白法,廣說乃至增長一切受用資具。大德世尊,此陀羅尼,普能濟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長憶念,廣說乃至增長一切受用資具。此陀羅尼,能令世尊甘露聖教,熾然久住,利益安樂三界眾生。」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演說如是大記明咒總持章句,時佉羅帝耶山普皆震動,俱胝天樂不鼓自鳴,雨無量種天妙香華及珍寶等。一切眾會咸悉驚躍,皆獲希奇,得未曾有。

時眾會中,有大吉祥天女、具大吉祥天女、大池妙音天女、大堅固天女、具大水天女、放大光天女而為上首,總有一萬八千天女,於四大種皆得自在,從座而起,稽首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大德!甚奇世尊!我等雖於諸四大種得自在轉,而不能知是四大種初中後相、生滅違順。如此大士,已得微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善了知是四大種初中後相、生滅違順。」

佛言:「如是,如是。天女,此善男子,已得微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善了知是四大種初中後相、生滅違順。」

「天女當知,如如意珠,具足眾德,能雨種種上妙珍寶施諸眾生;此善男子,亦復如是,能雨種種覺支珍寶,施諸眾生。」

「如寶洲渚,種種珍寶,充滿其中;此善男子,亦復如是,成就種種覺支珍寶。」

「如天波利質多羅樹,眾妙香華之所嚴飾;此善男子,亦復如是,種種微妙佛法珍寶而自莊嚴。」

「如師子王,一切畜獸無能驚伏;此善男子,亦復如是,一切眾生無能驚伏。」

「譬如朗日,能滅世間一切昏暗;此善男子,亦復如是,能滅一切眾生惡見、無明昏暗。」

「譬如明月,於夜分中,能示一切失道眾生平坦正路,隨其欲往,皆令得至;此善男子,亦復如是,於無明夜,能示一切迷三乘道、馳騁生死曠野眾生三乘正路,隨其所應,方便安立,令得出離。」

「譬如大地,一切種子、樹山、稼穡、地身、眾生之所依止;此善男子,亦復如是,一切殊妙菩提分法之所依止。」

「譬如大寶妙高山王,善住堅固,無缺無隙;此善男子,亦復如是,善住一切不共佛法,由不棄捨諸眾生故,名為無缺,一切善根皆善施與諸眾生故,名為無隙。」

「譬如虛空,一切眾生皆所受用;此善男子,亦復如是,一切眾生皆所受用。」

「此善男子,成就如是等無量無邊諸功德法。」

時諸大眾,聞說地藏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稱讚功德,皆獲希奇,得未曾有,尊重恭敬,皆大歡喜,至心諦觀地藏菩薩,目不暫捨。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而說頌曰:

「地藏真大士,具杜多功德,

 現聲聞色相,來稽首大師。

 施諸眾生樂,救脫三有苦,

 雨無量種雨,為供養大師。

 天帝無垢生,觀察四方已,

 合掌恭敬住,讚請於大師。

 我見世尊眾,末尼寶光明,

 徧照諸佛國,無不皆明瞭。

 六通照世間,今當來至此,

 勇猛名地藏,現出家威儀。

 七聖財伏藏,無畏佛音聲,

 諸菩薩勝幢,眾生之導首。

 解脫寶所依,福海具精進,

 悲意樂聰敏,救苦諸有情。

 與怖者為城,如明月示道,

 生善根如地,破惑如金剛。

 能施解脫寶,如水漂眾惑,

 煩惱熱為蓋,愈疾如良醫。

 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聞,

 勝俱胝劫中,稱餘智者德。

 能解諸眾生,一切煩惱縛,

 至健行定等,諸定之彼岸。

 十二緣清靜,諸智如虛空,

 破無邊佛土,諸有情暗聚。

 隨諸土入定,四靜慮等流,

 普令諸有情,入定除惑熱。

 眾生宿惡業,刀兵病饑饉,

 隨所在惱害,皆能令解脫。

 眾生五趣身,諸苦所逼切,

 歸敬地藏者,有苦悉皆除。

 眾生乘苦輪,展轉相違害,

 歸敬地藏者,皆住忍慈心。

 十二緣所怖,追求苦所依,

 歸敬地藏者,皆安住無畏。

 若樂修諸福,正念戒聞慧,

 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

 樂一一功德,工巧藥種子,

 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

 求諸谷藥田,男女衣僕使,

 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

 眾德具相應,能任持大地,

 因茲諸谷藥,潤澤而細軟。

 諸煩惱所覆,樂行十惡業,

 歸敬地藏者,煩惱惡皆除。

 現作種種身,為眾生說法,

 具足施功德,悲愍諸眾生。

 假使百劫中,讚說其功德,

 猶尚不能盡,故皆當供養。」

 

 

 

 

 

回上一頁
  • 886-3-487-1028
  • 886-3-497-0466
  • simjbou@gmail.com
  • 桃園市新屋區埔頂里埔頂路416號
  • 周一至周日:05:00 - 21:00
歡迎大家捐款護持正法道場
郵政劃撥
戶名:心善寺 劃撥帳號:50261384
銀行轉帳
台灣企銀新屋分行(050)
戶名:心善寺 匯款帳號:31512015576

此網站內容為心善寺所有,非許可禁止改作、抄襲,並用於商業用途。
轉載需註明為本站所有之出處,正法內容為佛教弟子所擁有共同追尋,正法資源請小心呵護使用,如護眼目。
Copyright © 心善寺 2024 All right reserved.